心理科普 :一万小时法则之再解读(中)
上期内容,我们对一万小时法则进行了澄清,实际上1万小时并非是一条放之海内皆准的真理,它有很多限定条件,那到底如何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学习效果并缩短学习时间,从而通往卓越之路。
首先做到有目的的练习
01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比如音乐学院学生弹奏一首曲子定下一个目标: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以适当的速度弹奏完曲子。
比如做一套卷子定下一个目标:多少时间内完成,要达到怎样一个分数。
比如在写科普类文章时定下一个目标:这篇文章我要科普一种什么观点,大概用多少篇幅来呈现,分几个点等。
分解具体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把目标再细化,比如做试卷多少时间内完成,要分解到具体每个大题花多少时间,哪一题花时间过多,可以怎么加快速度,后期可以根据这些目标的达成程度来制定训练计划。
02专注
投入并保持觉知,觉知完成每一个步骤后被带动的情绪,有意识的在任务过程中给自己一些鼓励和肯定。比如完成了一道稍难的题之后,给自己一个放松的“击桌庆祝”。对自己说“继续,来吧”。
03包含反馈
即时反馈,每次练习之后,需要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对于学生来说,当天的作业,隔天批改后才知道自己的对错,一定程度影响到反馈的效果。反馈后马上分析自己错在哪里,并进行改正。
04走出舒适区
“天真练习”指练习的内容和难度都在自己的舒适范围之内,20年从事同一样事物,并不代表在这件事上达到的技能就会很高超。研究发现,已训练三四十年之久的医生,在一些客观绩效指标的测量上,比那些刚从医学院毕业两三年的医生更差一些。这表明,那些医生中的大多数在他们的日常练习中并没有精进自己的业务,或者没有将自己退出舒适区。
建立心理表征实验
请参加实验的不同人员记忆一个句子,但句子中的词语已打乱顺序,“前面的、以至于、肚子、花生、他的、咕咕叫了、太香了、他、那个女人、在吃、起来、不由得、花生”。
记忆一句话,“他前面的那个女人在吃花生,花生太香了,以至于他的肚子不由得咕咕叫了起来”。
显然,记住第二句句子的实验者更多。而第一批词语,大多数实验者只能记住6个左右的词。原因是第二种排序,单词不是随机的,他们有意义,我们可以运用预先存在的“心理表征”来解释单词。而心理表征正是区分大师和新手的最大区别。
既然心理表征如此重要,那到底什么是心理表征,心理表征的具体作用又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创建表征,下期,我们将为大家继续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