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来源:  作者:刘士琦  录入:刘士琦  发布时间:2021/3/8 15:18:02  浏览次数:77

23*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共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梅兰芳蓄须》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本单元的训练点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梅兰芳蓄须这篇文章就是通过梅兰芳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出而蓄须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来表现梅兰芳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

2.教学重点:

1)无障碍地通读全文,学会简要概括主要人物身上发生的事件。

2)能够把握蓄须明志的重点,感悟梅兰芳人物形象,以及人物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3.教学难点:

运用学习单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概括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结。

二、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学会简要概括主要人物身上发生的事件。

2.能够把握蓄须明志的重点,感悟梅兰芳人物形象,以及人物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3.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概括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结。

三、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了不起的人,他——梅兰芳伸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他的名字。(板书课题:梅兰芳 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兰:空谷幽兰,花中君子也。芳:芬芳淡雅。一起叫一叫他的名字)。

2.梅兰芳是谁?你能用一句话介绍他吗?

3.出示补充资料:是的,梅兰芳扮演的“贵妃”和“虞姬”都是京剧中的旦角,你对旦角有了解吗?

出示:旦角是指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一般由男性扮演)瞧,这就是京剧中的旦角形象,给你什么感觉?(很漂亮,很柔美,就像一位美丽的女性。)

这些角色都是梅兰芳先生扮演的。他在舞台上唱旦角这样柔美的女性形象,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板贴“蓄须”)

4. 蓄,就是留着的意思。再读课题。

5.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呢?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困难与危险呢?文中他经历的三件事可以给出答案。打开书,浏览全文,迅速找到这三件事对应的三个时间点。

出示电子课本,圈出三个时间点: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     庆祝“大东亚圣战”

点评:找到关键时间点,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品读文本,梳理填表

【学习第一件事】

让我们翻开历史沉重的一页,一起走进1937年——

1. 社会背景介绍: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后,我们的同胞一下子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梅兰芳作为享誉国际的京剧名旦,在国民心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日本侵略者深知这一点,于是多次纠缠梅兰芳,逼他为日军登台演戏。            (板贴:不断纠缠)

2. 为拒绝演戏,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与困难呢?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问题,画出关键词。

3. 梅兰芳采取了哪些办法?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回答)  

                板贴:藏身租界;远避香港,深居简出,不再登台。)

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意味着什么?

(板贴:虚度生命)

太痛苦了!他只能怎么做呢?

请同学来给我们读一读。(评价:你读出了他对京剧舞台的热爱;你读出了他的无奈与坚持。)我们一起读。

是啊,一个艺术大师就用这种方式坚持着对艺术的追求。

回顾板书,谁能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这件事。

【学习第二件事】

1.可是蛮横的日本侵略者依然不肯放过梅兰芳。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终采取了什么办法来拒绝?(指名回答:蓄须明志)

3.“志”是什么意思?你能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吗?

标红: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日本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指导感情朗读:女生齐读,读出他的志气来;男生齐读,读出他的决心来。

4.梅兰芳也不在意自己京剧名旦的形象了,坚持蓄须明志,坚决不给日本侵略者演戏,但长期不演戏又给他带来怎样困难?

指名回答,标红:没有了经济来源。他只能怎么办?

是啊,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学习第三件事】

1.如果说梅兰芳刚刚遇到的困难还只是精神上和经济上的,接下来,梅兰芳遇到的处境就更加凶险了。残暴的日军还能继续忍受吗?这次还仅仅是纠缠和逼迫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标红“必须上台演出”。面对日军的强令上台,梅兰芳是怎样回答的?

标红“斩钉截铁”“这样的庆祝会”

2.什么叫“这样的庆祝会”?补充“大东亚圣战”资料:大东亚圣战: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动的所有侵略战争。这样的庆祝会是庆祝在日军的铁蹄下,我们中国的国土充满硝烟,尸横遍野,烧杀掳掠,妻离子散,这样的庆祝会,能去吗?所以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齐读。(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了梅兰芳的坚决)

3.但是,拒绝演出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梅兰芳迫不得已采取了什么办法?(打伤寒预防针)

打了这种针又会有怎样的危险?

问:梅兰芳心里不知道打了这种针会高烧不退,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吗?(知道)

那他为什么还这么做呢?(不愿意给日本侵略者演戏)

是啊,他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4.同学们,我们竖着看原因这一列,你感受到日本侵略者怎么样?(日本人蛮横无理,步步紧逼)

再竖着看梅兰芳所遇到的困难和危险这一列,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危险在不断升级、加剧。)

5.是的,同学们,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谁能用上“因为......所以......”把三件事连起来,说一说梅兰芳的到底经历了什么?

(表扬学生概括能力强,能够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回顾课文,升华主题

1.梅兰芳始终没有向日本侵略者妥协,经历了这么多的危险和困难,他终于迎来了自己期盼的那一天一起读——

出示句子:

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观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2.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来观看梅先生的演出?

出示句子: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一起读。

同学们,无论是当初的蓄须,还是现在的剃须,其实都是梅兰芳先生坚贞的民族气节的体现。

(依次板贴:剃须 民族气节)

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向梅兰芳一样毫不犹豫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课件出示: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全班齐读。

 

【板书设计】

23*梅兰芳 蓄须

多次纠缠  藏身租界,远避香港   虚度生命             民族气节

深居简出,不再登台               剃须

因为……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