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九年级上数学期末质量分析
学科组期末质量分析反馈报告
( 九 年级 数学 学科)
2023年2月
一、基本情况
项目 |
均分 |
优秀率 |
合格率 |
差分率 |
数据领先的班级 |
数据落后的班级 |
全区 |
63.3 |
9.4 |
57.4 |
45.5 |
三(3) |
三(4) |
本校 |
59.2 |
6.3 |
52.8 |
34.9 |
二、具体分析(重点分析失分较多的项目或与市区均分相差较大的项目)
知识点(题目) |
得分率 |
典型错误 |
错因分析 |
改进建议 |
20 |
0.58 |
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分不清对角、邻角 跳步骤,推理不严密 对应边找不准 对应边、对应线段混淆 |
1、几何证明不会根据问题结合图形分析问题,已知什么?缺什么?需要找什么? 2、概念不清,不理解什么是对应边,性质不熟。 3、计算不过关。 4、说理混乱 |
1、加强概念教学,在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中将其表示方法讲解到位,符号表示时的对应关系讲解透彻,在第二问中的错误率会有效降低。 2、加强几何图形的基本型教学,在复杂的图形中如何分离出基本型 3、课堂上注重规范化的示范。 |
21 |
0.48 |
忽略了顶点也在范围 考虑了顶点,但是取值时出错 翻折之后a的值出错 翻折之后顶点也出错 |
1.没有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表达式的三个通法的一般方法; 2.没有观察特征,寻找顶点;不尝试优化方法; 3.书写混乱、少过程,没有按规范格式写; 4.代入、计算、解方程粗心,没有养成细致、检查验证习惯; 5.图象变换理解错误,没有画图辅助理解; |
1.规范学生解题格式,避免漏写过程 2.加强学生计算能力训练,避免简单问题复杂化 3.符号,单位要强调到位,要求学生写 4. (1)二次函数对称轴是直线x=-2,经过点(3,0)且与y轴交点纵坐标4,求函数表达式; (2)分别写出该函数图象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的图象对应函数表达式; (3)分别写出图象关于直线x=1,直线y=-2对称的图象对应函数表达式。 |
22 |
0.51 |
问题2不知道怎么做的多 |
1、判断三角形相似条件缺乏,推理不严密,推理混乱; 2、第二问不会将问题特殊化或者画辅助线,缺乏解题技巧;不知道由线段的比构造基本图形; |
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时间,独立解决问题的训练 |
23 |
0.36 |
1.粗心大意数错: 2.不会化简算错: 3.基础不过关算错: 4.一步错步步错: 5.审题不清,表示错误: 6.概念不清,表示错误: 7.多数人没做记不得扇形面积公式 |
1.基础习惯都没有,学生审题不清,表示的面积错误。96米的长度理解错误。理清题意是做好题的前提。 2.基本知识不清楚,经过一元二次方程学习和函数应用,我们看到题目之后应该知道哪些是“方程形体”问题,哪些是函数面积最值问题,是函数问题们要设好两个变量。
3.基本技能不过关,很多学生能够表示出方程和函数,但是不会解方程或者二次函数化成顶点式。 4.基本方法不会用,做题时,我们要提醒学生在图形上标长度和角度,解方程要知道几步,每部依据,更要清楚复杂方程的简化方法。同样,二次函数确定最值也是这样。
|
1.审题时,培养慢读题目的习惯。 2.上课 时,理解每部算理的习惯。 3.巩固时,注重不同题型的练习。 4.解题时,培养学生标注的习惯。 5.总结时,强调基本方法的归纳。 6.加强学生的练习 |
25 |
0. 25 |
1、不会运用切线的性质 2、不知道利用已知条件解决问题 3.没有看到条件切线 证明表述不完整,只得1分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符号语言书写不规范,需要关注 |
第一小问: 1、不知道使用已知条件推结论,而是想要什么结论自己随便写 2、写完没有检查,过程不完整 3、平常书写的时候就不够规范 第二问:学生不会写,猜20 |
1、证明的过程是由已知推结论,不知道使用已知条件或者不会使用的同学,可以适当指导;
2、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是圆中相关知识的基本操作,可以强化规范; 3、关注基本书写规范。 |
|
三、学科教学的反思、下学期奋斗目标及需要努力克服的困难
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图形方面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不能熟练、准确地掌握和应用.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解答出现偏差较大.
(3)部分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弱,导致因书写乱、不规范失分.
(4)缺乏实际应用问题的背景经验,在解答联系生活和社会的实际的问题时,出现理解困难,导致解答失误.
2.教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忽视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训练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落而不实.
(2)复习过程中存在过偏超难现象,导致学生在解答基础题目时反而失分.
(3)对学生的书面表述能力培养不够,导致学生表述能力不高、书写较乱.
(4)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到位.
教学建议:
1.重视“双基”训练
(1)把好计算的准确关:平时计算时要强调稳,分步计算,注意检查.
(2)把好理解审题关:平时教学中要加强训练,题意不清,不急于动笔答题.
(3)把好表达规范关:一是注意表达要有逻辑性,推理要力求严谨;二是要书写整洁规范.教学中不必将“演绎推理”提早于教材的要求,但呈现形式可以提前出现,让学生在经常接触中不断熟悉.
重视回归课本、回归课堂
试题多来源于课本或从课本的基本要求出发加以拓宽,而不是加深,这样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逐步改变“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应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必须关注当前新理念,给学生以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空间,使学生在自己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应摒弃“重结论,轻过程”的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探索过程,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从而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培养阅读、理解、分析、探求的能力.
3.重视问题变式训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
在问题变式教学中,教师或通过对命题结论的改变,引出新命题;或通过对命题条件的改变,引出新命题;或通过特殊到一般联想,引出新命题;有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一问题有哪些特例,还能否推广,它的反面情形如何,逆向思考结果怎样,与其相关问题结合起来情形如何.这样的变式训练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解决开放探究性问题的能力.
目标:进一步提高合格率,争取前十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