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 基本情况:
本学期担任九年级数学教备工作,共有学生 157人。初二期末参加区统考及格率为 45.6%,平均 50.3分。考试成绩不理想,落后面比较大,学习风气还欠浓厚。
二、指导思想: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内容:本学期 教学内容 包括 : 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章圆,第三章 数据的集中与离散,第四章概率,第五章相似三角形,第六章二次函数。
四、教学目的: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会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圆与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 , 适度安排教学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作业与午练。2、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课堂。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6、教学中注重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落后、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发展。8、把辅优补弱工作落到实处,进行个别辅导。
更新教学观念,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⑴、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来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武装自己,指导平常的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⑵、强调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创造愉快振奋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废除"注入式"、"满堂灌",挣脱阻碍学生主动发展的束缚,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主动发展型”新模式,还学生主体参与的权力,实现学生主体、主动,创新可持续发展。
⑶、继续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思想观念,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抓好常规管理,认真落实教导处的各项常规要求
认真落实教导处的各项常规要求的同时加强集体备课。本学期集体备课活动时间,以确定的时间和不确定的时间相互合为主,每周确定的时间集体备课,平时利用不确定的时间交流教学心得、教学方法,本学期全组组教师积极相互之间随堂听课、评课。提倡教师深入班级作业面批和个别辅导。
要积极开展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区镇公开课教学和经验交流活动,并积极参与研讨。
四、工作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学习学校的工作计划,讨论制订备课组计划
2.制订个人的教学工作计划,检查作业的开展情况
3.理论学习,组织讨论有关问题
十月份:
1.教师公开课与评课活动
2.学习、讨论新课标的有关教育理念;学习教改经验,教改课堂试行;
3.找差距,查原因,落实整改措施;
十一月份:
1.组织观摩课,教改课堂听课情况反馈讨论、小结;
2.课堂教改模式确定推广实施
3.参加九年级数学学科复习研讨会
十二月份:
1.学生的作业质量分析
2.与联盟内教师进行备课检查与交流
3.九年级后阶段教学及复习建议;
元月份:
1.教学常规检查,各项指标验收量化计分统计
2.制定复习计划,并着手思考假期作业、假期的研究性学习等内容
3.期末考试及试卷分析;工作总结学期结束
2023.9.6